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处之泰然
释义

处之泰然

chǔ zhī tài rán
成语解释:
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!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”宋 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褒义成语
成语用法: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,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
成语结构:
补充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处,不能读作“chù”。
成语辨形:
泰,不能写作“秦”、“太”。
成语辨析:
~和“泰然自若”;都可形容在困难和危难的情况下沉着镇定;不慌不忙。但~的“之”一般指代事或情况;“泰然自若”没有此意。
近义词:
泰然自若 »、从容不迫 »、无动于衷
反义词:
惊惶失措 »、惊慌失措 »、六神无主
成语例子:
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,而处之泰然,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。(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十八)

处之泰然是什么意思

胸怀豁达,身处艰危或逆境不以为然

国语辞典

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,神色自若。《宋史.卷四五○.尹谷传》:「江陵大府,雄据上流,表里襄、汉,西控巴蜀,南扼湖、广,兵民杂处,庶务丛集,霆随事裁决,处之泰然。」《元史.卷一五八.许衡传》:「家贫躬耕,粟熟则食,粟不熟,则食糠核菜茹,处之泰然。」也作「泰然居之」、「泰然处之」。近坦然,心安,从容不迫反提心吊胆,惊惶失措,坐卧不安

处之泰然的网络解释

处之泰然是一个汉语词语,指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含褒义,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况,毫不在乎,镇定自若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1997-2024 Mahpr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1/7 7:09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