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避实就虚
释义

避实就虚

bí shí jiù xū
成语解释:
实:实力;就:接近;趋向;虚:空虚;虚弱。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;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。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。原作“避实击虚”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击危乘势以为资,清静以为常,避实就虚,若驱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方面
成语结构:
连动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实,不能读作“shì”。
成语辨形:
避,不能写作“辟”。
成语辨析:
~和“避重就轻”;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;但~偏重于军事方面;“避重就轻”偏重在言论、责任等方面。
近义词:
避重就轻 »、避难就易 »、声东击西
反义词:
以卵击石 »、飞蛾投火
成语例子:
但执笔之际,避实就虚,顾彼忌此,实在气闷。(鲁迅《致台静农》)

避实就虚是什么意思

见"避实击虚"。 国语辞典

比喻攻敌须乘虚而入。参见「避实击虚」条。《淮南子.要略》:「避实就虚,若驱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」《清史稿.卷二三七.洪承畴传》:「若闻我师西进,必且避实就虚,合力内犯。」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1997-2024 Mahpr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5 14:35: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