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动辄得咎
释义

动辄得咎

dòng zhé dé jiù
成语解释:
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辄:就;总是;咎:责备。
成语出处:
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
成语结构:
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辄,不能读作“chē”。
成语辨形:
辄不能写作“辙”。
近义词:
跋前踬后
反义词:
八面圆通
成语例子:
小厮因动辄得咎,只得说道:“请问主人:前引也不好,后随也不好,并行也不好,究竟怎样才好呢?”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八回)

动辄得咎是什么意思

辄:就,总是。咎:罪过。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

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进学解》

国语辞典

一有举动就会犯过,受到责难。指人处境困难,极易遭到罪责。唐.韩愈〈进学解〉:「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」《镜花缘.第七八回》:「小厮因动辄得咎,只得说道:『请问主人,前引也不好,后随也不好,并行也不好,究竟怎样才好呢?』」近跋前踬后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1997-2024 Mahpr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1/7 7:07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