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异口同音
释义

异口同音

yì kǒu tóng yīn
成语解释:
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
成语出处:
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状语;指大家说得都一样
成语结构:
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异口同声
成语例子:
鲁迅《徘徨·长明灯》:“‘那自然!’三个人异口同音地说。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异口 : 1.亦作"异口"。同"异口同声"。 2.不同的说法。 3.犹众口。参见"异口同声"。
同音 : 1.音调相和。 2.声音相同。 3.比喻说同样的话。 4.同一读音。

异口同音是什么意思

同"异口同声"。 国语辞典

大家都说同样的话。形容众口一辞、意见相同。唐.白居易〈论制科人状〉:「喧喧道路,异口同音。」《宋书.卷五三.庾登之传》:「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」也作「异口同声」、「异口同辞」。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1997-2024 Mahpr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5 17:15: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