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人非草木
释义

人非草木

rén fēi cǎo mù
成语解释:
见“人非木石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众人道:‘上复观察,小人们人非草木,岂不省的?’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分句;常与“孰能无情”连用
成语结构:
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人非木石
成语例子:
庞涓复问曰:‘然则兄长亦还忆故乡坟墓否?’膑曰:‘人非草木,能忘本原?’先生于吾临行,亦言:‘功名终在故土。 ★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八回

词语分开解释

草木 : 1.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。 2.指荒野。 3.亦作"艹木"。比喻卑贱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

人非草木是什么意思

见"人非木石"。

人非草木的网络解释

《人非草木》是吴雨霏演唱的一首歌曲,林夕作词,杨淽作曲。

人非草木,汉语成语。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,不同于无生命、无知觉、无感情的青草树木。出自《水浒传》。
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1997-2024 Mahpr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6 1:37:33